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山东高校

声音拒做网络暴民

时间:2020年12月10日 信息来源:聊城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  “你可以保持沉默,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你的呈堂证供。”看香港和欧美警匪片,会经常听到这句话,而今天让我想起这句话的是清华大学的“咸猪手”乌龙事件。这个事件原本很简单,就是在学校食堂一个男生的背包无意中碰到了一个女生的臀部,但事件的后续发展却像一只脱缰的怪兽,张牙舞爪,到处伤人。

  统观事件发展的全过程,很容易作出判断,这正是网络暴力的结果。

  先是那个无辜的“小东西”,还不知道咋回事,就被学姐把名字、学院、班级等信息发到网上,意图致其“社会性死亡”的一通操作,搞成了网上人人喊打的“过街老鼠”;接下来,是虽属误会,但毕竟有网络施暴之实的学姐,因为监控视频带来的事实反转,而被网络“反噬”,遭遇人肉搜索,姓名籍贯、学院专业、个人照片,甚至连中考、高考的成绩都被扒出来说三道四、讽刺挖苦,施暴者被“以暴制暴”,也成了受虐者;同样受伤害的,还有那些正直善良的网友们,他们刚刚还在网上为学弟的“不讲武德”愤愤不平,接着就被反转的事实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,满肚子的善意被人消费,天理何在?情何以堪?

  而作为“母校”或者说“家长”的清华大学,不仅学校声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,还要忙着做好两个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劝解,确保他们的身心安全,同时还要给社会一个“满意”的交代,并承受来自网络舆论的质疑和批评。

  还有网友撰文指出,“所有遭到过性侵和未来可能会遭性侵的女性,同样是这个事件的受害者”,因为“它消减了公众对女性受害者的信任,它伤害了那些真正需要被帮助的女性的权益”。

  网暴之下,遍野哀鸿。正如董卿所言:“枪响之后,没有赢家”。这个事件再次警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大众网民,一定要认识网络、善用网络,拒做网络暴民,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。

  什么是网络暴力?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以及笔者个人的理解,所谓网络暴力,就是某些人通过在网络上发表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的方式,对他人造成名誉、权益、精神等伤害的一种暴力方式。简而言之,就是发生在网络上针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行为。从内容上说,具有诽谤性、诬蔑性、煽动性;从性质说,侵犯名誉、损害权益、危害严重、影响恶劣,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,属于违法的范畴。

 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,“雪崩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”。网络暴力的形成,一是来自“职业黑子”与网络水军的主观故意。他们往往属于某个阵营和团队,以营销牟利、抢眼球、赚流量等为目的,采取散布谣言、诬陷谩骂等方式,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大肆围攻。比如,我们平时一打开电脑,就会看到网页上爆出很多真假难辨的明星糗事,很可能是明星粉丝圈的对战和互黑,也很可能是网站小编为了点击量的惯用小把戏,他们算得上真正的网络暴民。二是来自普通网友的盲目跟风和非理性。他们往往缺乏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冷静判断的能力和耐心,很容易被网络言论“带入”,分不清事实真假,却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极端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评判,对网络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。三是来自网民对网络的错误认识。很多网民还局限于网络是虚拟的陈旧认识,以为网络是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自由王国,可以为所欲为,随便凑凑热闹,骂骂大街,发泄一下心中的恶气,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。有了这种错误认知,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谦谦君子,在网上很有可能是一个极端恶毒的“骂手”,这种“双重人格”的人,我们身边并不鲜见。正是因为上述因素的存在,网络暴力事件才会不断发生,导致不少当事人不堪舆论的压力,走上毁灭之路。

  网络的交互性,给了网民更多自由发声和表达的机会,强化了网络舆论对政府职能和社会事务的监督,这对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。但是,网络绝不是“法外之地“和“舆论飞地”。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以及网络实名等制度的出台,网络与现实、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度越来越高,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完善。网络就是现实,网络就是生活。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同样都会受到法律的约束与监督。正如本文开头那句话,“你可以保持沉默,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你的呈堂证供。”你在网上说的每一句话、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迹可循、有据可查,如果你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,对被害人造成严重伤害,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。

  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有文化、高素质的社区群体,应该更加自觉自律、遵纪守法,合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,拒做网络暴民,为营造晴朗健康的网络生态发挥更大作用。

  

上一篇:政管学院赴山东齐鲁漆业有限公司开拓就业市场
下一篇:诗歌咏战疫天使
(作者:佚名 编辑:聊城大学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